close

1.3 福斯汽車 & 二戰(1935-1943)

時間的齒輪走到了1930年代,這時候的德國政治體制充滿了序亂,由於凡爾賽條約的簽署導致國內經濟發展受限,因此促成了國內左翼勢力膨脹,其中包含了德國共產黨和以希特勒(Adolf Hitler)為首的納粹黨,分別都在國會取得了第一及第二大黨的位置。

 

圖:希特勒(Adolf Hitler)

 

1932年,隨著兩次國會選舉結束後,德國總統興登堡(Paul Hindenburg)對於依靠右翼盟友勢力控制政局逐漸力有未逮,同時他也被迫得要脅於右翼勢力,於政治分贓下妥協於他們,將總理位置任命給右翼的代表,固然興登堡還是鞏固了政治權力,卻也讓他開始思考轉換合作對象的可能。1933年1月,興登堡改任命希特勒德國總理。雖然興登堡對納粹黨反感,但他卻依然受到希特勒等人主張的影響,於是於同年的3月24日,在希特勒的影響下其以總統身分簽署授權法案,實際上廢除了德國威瑪共和的民主制度,為希特勒的獨裁統治鋪平了道路。

 

圖:德國總統興登堡(Paul Hindenburg)

 

希特勒屢經求學失意、抗爭被逮之後,終於登上了人生的頂峰,以民主的方式得到了總理的位置。對於此時的他來說,完成政治目標已經是唾手可得的事情,而其主張有三,分別是「國民人人吃得起麵包」、「恢復日耳曼榮光」,以及本文最重要的主題:「中產階級人人有車開」。

 

(1) 人民的汽車-福斯汽車

希特勒主政後的德國經濟大幅上升,各項公共建設都開始大興土木,經濟成長也開始回饋到人民身上,德國終於突破經濟大蕭條後的萎靡,中產階級人數大幅增加。於是乎,納粹政府趁勢兌現支票,指示納粹官方工會德意志勞工陣線開始籌組汽車公司,於是隔年5月,德國國民汽車籌備公司(GesellschaftzurVorbereitung des Deutschen Volkswagens mbH)便宣告成立,隨後於1938年更名為福斯汽車(Volkswagenwerk GmbH),用德語解釋就是「人民的汽車」。

 

圖:帶有納粹色彩的福斯汽車標誌

 

福斯汽車成立前後,其實就已經開始設計專屬於他們的車款。為了滿足希特勒政府對這款車的要求,福斯公司便找了費迪南·保時捷(Ferdinand Porsche)作為設計者,福斯金龜車(Beetle)便應韻而生。其實保時捷在接受這項任務之前就已經開始對於金龜車概念有了基本的技術,但受限於資金未能量產成產品,而他得到納粹的支持後,1936年10月金龜車便順水推舟的正式問世,並於1938年在柏林汽車博覽會上參展。

 

圖: 1938年推出的福斯金龜車

 

金龜車本身是針對經濟能力相對不富裕的家庭,當時汽車為奢侈品,德國民眾主要通勤都駕駛摩托車。希特勒政府希望每人都能買得起像這樣的車。可雖然希特勒對於汽車有強烈的熱情,但是對技術細節可說是一竅不通,他甚至連開車都不會,於是他命令保時捷修改原本的設計,使其能提升燃油效益至讓工人階級都能負擔得起、增加穩定性、使用方式也必須更簡單,並且維修成本與零件價格必須要低。希特勒要求該車可以承載兩個成人和三個兒童、最高時速100公里/小時,而且售價不可以超過1000馬克。

 

金龜車最早的成品在德國的斯圖加特製造,車型名為「力量來自歡樂」(德語:Kraft durchFreude),不過在1938年登場後,這台車已經有獨特的圓滑造型、空調系統,引擎部分採用可減少震動的水平對臥四汽缸,並用氣冷式冷卻系統,這個選擇基本上等於夾角180度的V 型引擎,並採用後置引擎特色。由於金龜車採後置引擎、後輪驅動,前頭空出的空間作行李箱,且金龜車底盤為密封式,掉入水裏也不會馬上下沉,甚至可以當作船隻使用。

 

圖:德國勞工陣線-力量來自歡樂

 

圖:金龜車採用後置引擎

 

另外,保時捷公司的主要設計師柯曼達(Erwin Komenda)也研發出了車身的原型,也就是廣受人知的金龜車(Beetle)造型。這是最早進行風洞(wind tunnel)測試的車型之一,與克萊斯勒Airflow車型不同,這是一個成功的車款。

 

希特勒政府為了讓大家都買得起車,同時還推出了一項儲蓄計劃,以使普通群眾也可以買到汽車。當時的口號是「Fünf Mark die Wochemußt Du sparen, willst Du imeigenenWagenfahren」,意為「如果你想買台車,那就每星期存5馬克吧。」,估計最後有約33萬6千人進行儲蓄計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福斯汽車公司還因為其對儲蓄計畫的幫助而獲得表揚。但這項計畫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戰爭容納更多工人的需求而開展,福斯汽車將錢拿去在德國狼堡(Wolfsburg)建造了新工廠,所以最後沒有一台車真的被送到存到錢的車主手中,除了其中一台Type 1 Cabriolet於1938年被當成希特勒50歲的生日禮物送出外,基本上這些錢都未能送到顧客手裡。

 

圖:被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金龜車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展,金龜車大量被投入戰事裡,據估計約逾五萬輛,僅有630部才投入民用。由於戰爭策略的關係,車輛的製造被轉移至軍事用途,包括戰時福斯汽車公司的最普遍的車型Type 81 Kübelwagen和海陸兩棲可以渡河的車輛Schwimmwagen。

 

圖:Type 81 Kübelwagen

 

圖:Schwimmwagen

 

至戰爭結束,金龜車又再次投入生產。時值戰後,歐洲經濟百廢待舉,金龜車的經濟耐用性正好適應了這種形勢,立刻成為歐洲最暢銷的車種。並且在其研發過程中,研發者相當注意車子本身製作的水準和日後的維修問題,所以金龜車擁有相當堅實的車體結構和底盤引擎,這是它能成為長壽車的原因之一。

 

(2) 陸軍支援的強力後盾-賓士

眾所周知,戰時對於物資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對於食物的供給、藥品的補充等都對日常作戰有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假設後勤跟不上作戰計劃,那麼對於部隊的作戰將是一個很大的阻礙。但德國當時戰爭強調的可是閃電戰,推進的速度可是一天上百公里,面對這樣的戰爭策略,難道還用人工送去前線嗎?此時,汽車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此時,賓士車廠就扮演了關鍵角色。

 

而二戰時期,德國著名的ME系列戰鬥機,全稱梅塞施密特(Messerschmitt),就是賓士的產品,其同時還生產坦克、突擊炮,甚至包括著名的希特勒專用防彈專車賓士770,以及2號坦克之後的所有坦克底盤設計。

 

賓士在戰場上運用最廣的莫過於是L3000S型3噸軍用卡車,該系列卡車從二次大戰開始的1938年就一直持續生產到1943年,總產量統計超過27,700輛。該車是除閃電系列以外,德軍產量最大的3噸級軍用卡車,承擔起戰場運輸的任務。甚至在德國與蘇聯戰爭的時候,也扮演了關鍵運輸的角色,但卻因為不克風雪,沒法及時到達前方戰場,讓德軍大敗,由此可知其重要性。

 

圖:L3000S型3噸軍用卡車

 

接著,因應政治局勢的混亂,賓士推出了770K型六輪防彈轎車,世界上第一款防彈轎車,大名鼎鼎的惡魔援手轎車。該車製造的目的本身就是專門為納粹德國獨裁者定製的高級特種轎車,車身由四毫米的鋼板製成,擋風玻璃有50毫米厚,輪胎更採用了鋼絲網狀防彈車胎,車內地板也加厚到4.5毫米,整車超過5噸,用以切實保護了希特勒的安全。這輛奔馳770K豪華總統座駕,輸出功率其實也不馬虎,其也裝備有200匹馬力直列八缸引擎。

 

當770K成為希特勒專屬座駕後,奔馳每生產一輛770K都得經過希特勒單獨批准,而且當時奔馳770K的售價就已經高達幾十萬美元。770K防彈轎車在當時一共就只生產了17輛。

 

圖: 770K型六輪防彈轎車

 

因為安全性能極高,希特勒還用770K當作禮物贈送當時法西斯陣營中的同盟元首。在德國與蘇聯開戰前夕,希特勒就曾向史達林贈送了一輛770K型防彈轎車,還用手槍和衝鋒鎗進行了現場演示,藉此炫耀德國的先進汽車製造技術。可惜的是,後來770K型防彈轎車大多毀於戰爭,只有3輛原型車保存至今。 現在僅存的三輛車分別保存在俄羅斯國家博物館、葡萄牙國家博物館收藏和日本皇室車隊用作禮儀車引導車。

另外,賓士也大量生產了中型的火砲車,這輛車最初由瑪菲公司設計,隨後賓士被授權製造該車,其公司內部型號為D8-M8,自重約11噸,能夠牽引全重在8噸左右的中型火炮。而後賓士大量生產代號D8M8(Sd.kfz.7)的8噸半履帶牽引車,只要在德軍88炮出現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同時,本車也用來拖拽德軍的SFH18型150毫米的重型榴彈炮,最重要的是,由於該車的出現,德國炮兵才得以在閃電戰中為己方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

圖:D8M8(Sd.kfz.7) 8噸半履帶牽引車

 

(3) 天空戰線的拓展-寶馬

隨著希特勒撕毀凡爾賽條約和1939年二戰爆發後,這時德國整體的戰爭完全影響哦寶馬公司的運作,考量其本身出身是以摩托車和飛機為主,其公司的生產線便完全拋棄汽車的生產,改以摩托車和飛機引擎為主。同年,寶馬從西門子收購布蘭登堡引擎工廠,並進一步與飛機引擎部門合併,成立了寶馬飛機引擎有限公司,開始生產飛機引擎。1940年,寶馬位於慕尼黑的摩托車工廠也全面停止民用摩托車的生產,將產線全額用至軍用車的產出,僅保留兩款重型摩托車R12和R75。

 

R12是寶馬公司於1935年推出的重型摩托車,該車搭載0.75升水平對置雙缸引擎,最大輸出功率為13kW,極速達每小時120公里。時至到1942年,R12的產量在德國已經達到了3.6萬輛,成為當時寶馬最成功的摩托車之一。

圖:寶馬推出的R12


R75的設計比較特別,其生產和設計主要都是為了因應德軍的要求。R75使用0.745升雙缸發動機,此也是其命名的來由,引擎最大功率為19kW,極速可達每小時95公里。側車輪與後輪通過傳動軸相連,限滑差速器和可選齒比足以應對不同的路面情況。因為出色的機動性和越野能力,R75被廣泛用於蘇聯和北非戰場,是二戰期間最著名的摩托車之一。

圖:二戰機動性超高的R75

 

1942年初,由於戰時需要,慕尼黑工廠從原本生產摩托車改成全部投入飛機引擎的。其中,最著名的飛機引擎包括BMW 801和BMW 003。BMW 801以搭載於有著「屠夫之鳥」之稱的Fw 190戰鬥機而著名,打破了當時同樣由寶馬創造的直列引擎飛機高度的紀錄。BMW 801是二戰期間產量最大的徑向飛機引擎,產量超過2.8萬台。

圖:Fw 190戰鬥機

 

圖: 寶馬801引擎

BMW 003最初由布蘭登堡引擎廠投入研發,代號109-003。1939年,寶馬豪氣的收購了布蘭登堡引擎廠,並保留了109-003項目。但是,從1940年第一次測試開始,BMW 003的問題就源源不斷,根本停不下來,這致使同樣身為戰爭夥伴的梅塞施密特飛機公司發展的 Me-262戰鬥機後來乾脆拋棄了跟寶馬的合作。直到1943年,BMW 003才通過測試,並於第二年開始量產。儘管BMW 003是二戰期間德國投產的兩款渦輪噴氣發動機中的其中一款,但寶馬一共只生產了約500台,只有一小部分裝上了飛機。

 

圖:寶馬003引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atontseng 的頭像
    eatontseng

    曾教授與古董保時捷

    eatonts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