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3 集團的初步擴張:大眾汽車集團

     屢經二戰後從1945年開始英國政府長達四年的托管,福斯汽車才在1950年代初期擺脫他人限制而拿回經營的主導權。而到了本時期,福斯汽車便開始大量的對外擴張,於國外市場大量進軍他國,比如加拿大和大中華市場;而於國內市場,福斯車廠更大量的併購車商或轉與其他製造商合作,甚至不惜與保時捷車廠共同密切研發技術。於此之外,於固定資本上的投入,福斯車廠也沒有手軟,收購或建造工廠也是密集進行,著名如Ingolstadt工廠就是福斯集團的資本。

圖: 大眾汽車集團1960年代的擴張

     隨著勢力不斷擴大,福斯汽車儼然不僅是當年的小車商,已經是個壯大的企業集團,更擁有多個控股公司和車廠。從此之後,福斯汽車晉身為其集團下的子公司,而母公司依然以Volkswagen命名之,但為了區別,本文後面將車商統一稱為福斯汽車(也就是英文簡寫的VW),而該集團則命名為大眾汽車集團(英文簡寫為VAG)。

(1)從金龜車轉換跑道-福斯汽車

     走過1950年代,福斯車廠意識到不能再單純以小眾的金龜車作為唯一銷售,戰後復甦期已來到,各家車廠也歷經了10餘年的沉寂,慢慢的在市場上推出各種適合民眾需求的車款。於是乎,福斯車廠便開始轉換跑道,除了繼續發展金龜車外,也將技術外延,讓其他版本的車也出現在市場上。本章節將介紹福斯車廠1960至1970年代的車款,並依照車型進一步區分為Coupé車型、家庭房車和Super Mini三者,搭載當時福斯公司的市場策略,詳實說明當初公司開發車款的脈絡,且記載車款的表現、銷售成績。

A. 雙門轎跑(Coupé)車型:Karmann GhiaScirocco

     KarmannGhia為福斯汽車是除了金龜車以外,第一輛發行的車款。本車是一輛雙門跑車,於1955年上市,有2 + 2轎跑車版本和敞篷車版本,一路暢銷至1974年方才停產。雖然說Karmann Ghia為另外的車款,但基本上福斯依然沿用Type1甲蟲車的底盤,再進一步義大利Carrozzeria Ghia公司的機械設備與德國建造商Karmann手製的車身給合成,才產生本台綜合體車款。本車由於造型的驚艷,儘管這台車是德國車,但生產的大多數都進口到了美國,車輛總數甚至初估超過445,000 輛。1962年至1975年間,本車也在巴西生產,於南美洲市場銷出了41,600輛汽車。於是乎,美國工業設計師Walter Dorwin Teague就將Karmann Ghia車款列入世界上最精美設計的產品列表。

圖:Karmann Ghia

     Karmann Ghia Type14嚴格來說本身並不算是台跑車,而是以實用和時尚作為雙核心的綜合版,於是折衷下就採用了2+2的版本上市。於車體上,雖然仍是參考甲蟲車,但他們將以前為克萊斯勒(Chryler)車廠研發的甲殼蟲底盤擴大了300毫米,變得較為合適乘坐。 並且,它們共享同樣的化油器四衝程引擎時,Type14的引擎更與當時同步發行的甲蟲車Type1一併擴大排量,最終達到1,584c.c,能產生60匹馬力。1961年,福斯汽車推出了變化版,其中包括更大區間的前格柵、更高和圓潤的後車燈以及更高的前車燈。在1970年,較大的車尾燈將轉向指示燈給集大成,並且,更大更寬的車尾燈也增加了駕駛側面的可見性,也另外增加了後車的保險桿。

圖: 圓形和較高的車後燈、保險桿

     與此同時,1961年9月,福斯汽車台推出了VW 1500 Karmann Ghia,或可稱為Type 34,這台車與Type14有諸多不同,其中包括新型1,500c.c發動機設計以及義大利工程師Sergio Sartorelli設計的造型。由於本車與1967年引入的新款Type14系列1500車款混淆,Type 34常被認為不是德國的車,因而有了DerGroßeKarmann(德文,查理曼大帝)的別稱。於設備上,其設有電動時鐘、三個行李空間、內置霧燈、圓尾燈、上下墊板、門墊和長填充扶手,幾乎是頂級的配置,本車直到保時捷914(VW版本)出現才被取而代之,但它依然可說是1960年代製造的最昂貴和豪華的乘用車。

圖:Karmann Ghia Type 34

     當時在許多市場中,Type 34的購買成本就高達兩個基本款甲蟲車,但相對的,較高的價格就意味著它從來不會普及,也就沒有產初,於是1962到1969年之間整個生產年限中,僅僅只有42,505台被製造。到了今天,Type 34被普遍認為是相當罕見的收藏品,拍賣會價值最少都有25,000美元,而在歐洲的拍賣會上,原始的Pearl White 1962 Coupé版本在2010年底更是售出了34,000美元。

     緊接著,來到1970年代,福斯汽車開始尋找替代品以淘汰老舊的Karmann Ghia轎跑車,這個替代品稱為Scirocco,是一台3門2+2轎車,同時也可稱為Type53。本車採用的引擎排量也不固定,主要隨著需求改變,該車型總共有四款氣缸引擎,排量從1.1升到1.6升不等,而在北美版本則有1.7升,不變的是,其全部採用單頂置凸輪軸和每缸兩個閥設置。在Type53的設計上,它的車身和曲線都有微妙的變化。在1975年暑假後生產的汽車上,傳統的雙雨刷配置改為只有一格擋風玻璃乘客側的雨刮器。 1977年8月,單獨的轉向指示燈改為組合環繞橙色鏡頭。同時,門柱後面的B柱顏色從身體顏色變為黑色,這被認為給了汽車一個更令人愉快的形象。

圖: Scirocco

圖: Scirocco車尾

B.房車:Type 3 & 4K70

     1961年,為了因應戰後復甦的娛樂風潮,福斯推出了小型的家庭房車Type 3。而之所以沿用Type命名,主要是該車仍然採用了甲蟲車Type1的技術和車身底盤,本車採用後置引擎、後輪驅動,並採用四缸氣冷式的引擎,同時具有ponton造型。1961年,福斯汽車將本車宣布新款車為Volkswagen 1500,並推出三種不同的車型,分別為兩門的Notchback、Fastback和Squareback。

圖:Type 3

圖: Type 3的Notchback版本

圖:Type 3的Fastback版本

圖: Type 3的Squareback版本

     Type 3最初配備了Type1的氣冷式1,192c.c或1,493 c.c的水平對臥四缸引擎,但當改為69毫米的衝程後,引擎排量被擴充為1,300和1,600c.c。並且,為了獲得更大的承載數,本車將風扇放在曲軸的末端而不是發電機上,這減少了引擎需要的高度,從而讓車子可搭載更大的貨物體積,並獲得了手提箱引擎的綽號。在動力輸出上,最初的Type 3是使用了一台Solex PHN化油器,但效率並不如預期,1963年8月,福斯汽車分別推出了44匹馬力和53匹馬力的版本,其具有極高的空氣壓縮( 8.5:1),並採用了最新的Solex PDSIT化油器。1966年8月,Type 3成為世界首款以電子燃料噴射為特色的批量生產車,這種供油系統由博世(Bosch)率先推出,D-Jetronic系統首先採用在Volkswagen 1600 TE&LE版本(E代稱為指定噴射 Einspritzung ,為德語的注射)。

     相比於Type 3,Type 4同為一台家庭小汽車,但它擁有雙門和四門版本,更有轎車和旅行車等車身樣式。本車在諾德霍夫先生(Heinrich Nordhoff)的指導下,在1968年10月在巴黎車展上展出,Type 4是福斯最大的乘用車,它搭載擁有公司最大型號的引擎,排量為1,679c.c和1,795c.c兩個版本。而本車也不如Type 3後來改用電子噴射,它一直使用化油器作為供油系統,輸出功率大約80匹馬力。本車的設計要歸功於義大利的Carozzeria Pininfarina公司,其為汽車保留了福斯特有的風冷式冷卻系統、後置引擎、後輪驅動,以及水平對臥的引擎,並且,前/後重量分配為45/55%。與此同時,本車進一步引入設計,包括一個完全平坦的乘客區域地板和使用控制臂和麥花臣懸吊系統,最後還使用了連載式底盤,讓乘客坐得更為舒適。福斯汽車在其六年的生產運行中,共生產367,728輛Type 4。在美國,Type 4汽車從1971年至1974年期間共售出117,110輛。

圖:Type 4的雙門休旅車、四門轎車

     福斯K70是一款四門版本,前置發動機、前輪驅動的轎車,本車著開發其實是由NSU車廠進行,隨後由大眾汽車於1969年NSU收購後,於1970至1975年銷售。本車由NSU總工程師Ewald Praxl設計,作為四門轎車以補充NSU Ro80,K70最終成為第一款擁有前置引擎,水冷式冷卻系統和前輪驅動的福斯車款。但與福斯內部自己的Type 4和Audi100的競爭中,K70因為僅僅以轎車作為銷售,銷量不如預期,1970年至1975年共生產了211,127台車。

圖: K70

     K70推出的是四缸水冷引擎,這是NSU 1200從四缸氣冷式引擎後的新發展,其排量更增加到1,605cc,能產生達74匹馬力。而引擎使用縱向安裝,正好放置在差速器的正上方,位於前輪之間,並向右傾斜。離合器和齒輪箱則直接位於差速器後面,而這三個成為一緊湊的系統,最大化了前輪承載的汽車重量的比例。引擎的性能,特別是入門級75 PS(74 匹馬力)版本其實不太足夠的。與Type 4年相比,其到1970年已經獲得了擴大的引擎和燃油噴射的搭載,K70相形遜色。而福斯的家用中型轎車都沒有最高速度和加速度的圖表,也沒有燃料消耗的圖表,而K70的燃料消耗成為日益迫切的問題,因為汽車的生產運行恰好與1973年的石油危機。1973年引進了一個1,807 cc版本,聲稱100 PS(74 kW; 99馬力)解決了性能問題。

C. 小車: Polo Mk1

     Polo Mk1(有時會寫成羅馬數字I)是第一代的福斯超級迷你車,內部被稱為Type 86,從1975年銷售到到1981年。原來的MK是奧迪50的重新定位版本,1975年在歐洲大陸引進,1976年在英國發行,但奧迪和福斯Mk車型之間的差異是輕微的,Mb相對便宜得多,設備也更基礎。原本這兩輛車最初是打算一同出售的,但最後奧迪50因故沒有出售。Polo Mk1在沃爾夫斯堡的Volkswagen工廠製造。首款出售的範圍主打頂級車,以LS型號,具有奧迪50使用的1,043 c.c引擎,動力為40匹馬力。其他規格包​​​​括停車燈、遮陽板、鍍鉻保險槓,1979年推出了GLS,替代了LS作為頂級車,規格升級包括鍍鉻頭燈和烤架、天窗、點煙器和鉻輪飾。

圖: Polo Mk1

 

 

 

 

 

 

 

 

 

 

 

 

 

 (2)合作的最後身影-汽車聯盟與奧迪

     走過二戰後約莫20年,1960年代的西德經濟開始回到正軌,並且逐年向上攀升,儼然回到了當時二戰初期經濟冉冉上升的德國樣貌,也因此,經濟的富足伴隨的是生活品質的要求,民眾用車除了代步外,也開始盼望能得到更為精良的產品。然而,汽車聯盟主要以DKW廉價轎車作為主要生產的市場策略,受到了嚴重衝擊,銷量大幅下滑。

 

圖: DKW車標包含了Auto Union的標誌

     1958年4月,為了有充裕的資金,汽車聯盟將公司達87%的股份售予給了賓士車廠,以確保其還能研發新製車款。賓士起初在德國Ingolstadt地區投入巨資、營造工廠,企圖將不被民眾喜愛的二行程引擎作出修正,但伴隨著市場上更有效率及穩定的四行程引擎大量被使用,賓士車廠最終也不得不放棄繼續經營汽車聯盟這個品牌。1964年,大眾汽車公司(VAG)收購了汽車聯盟的所有權,中止了一切有關二行程車款的製造與發行,僅保留了奧迪(Audi)這個品牌。本章節將分上下段個別介紹,依序為併購前的汽車聯盟和併購後的奧迪,說明其在這二十年間的汽車發展與變化。

A. 汽車聯盟:二行程引擎車款

     如前所述,汽車聯盟最早於1949年靠著戰後復甦的需求,以其下DKW品牌獲得了藍領大眾的喜愛,然而十餘年來該公司的營銷策略未曾改變,也未將盈餘進一步投入於他項的研發,這項致命的決策致使汽車聯盟的車款營銷不斷下降,當產品最後被貼上了退流行的標籤,其也無力撕下,只得黯淡地退出歷史舞台。

1. DKW Junior /F12

     延續著早先的產品政策,汽車聯盟持續推出廉價的民用小車,而DKWJunior也不例外,其為1950年代末由汽車聯盟推出的小轎車車系的統一命名。本車系第一次登場是於1957年3月在法蘭克福車展上展出,當時因為引擎排量的緣故被稱為DKW 600。而兩年後,汽車生產線完成後,採用的引擎排量實質增為750 c.c,產品推出則是以DKW 750作為首代車款。於此之外,Junior在引擎排量並未大幅擴增下,仍依照需求推出雙門跑車的版本。

 

圖: DKW-雙門轎車750/雙門跑車F12

     第一代展出的DKW Junior原型機,其具有雙汽缸且排量660c.c的二行程引擎,採用前置引擎、前輪驅動。這引擎不算新,1953年被淘汰的DKW F89 Meisterklasse其實也是使用相同的機組。而在初級生產階段,原型機的引擎已被三汽缸741c.c的二行程引擎給取代,其效率輸出僅為34馬力。在當時,DKW Junior以相對廉價的4,790馬克進行銷售。在乘車空間上,其提供了大眾集團推出的甲殼蟲更多的行李空間和客艙,並且,花費160馬課就能加裝加熱器。而在駕駛上,比起競爭對手甲蟲車,其駕駛性也普遍優於對手。同樣使用二行程引擎而聞名,本車第一次在法蘭克福車展登場時,就已經得到蠻好的迴響,但當DKW Junior開始量產時,市場上已開發出了越來越標準化的四行程引擎,兩衝程引擎的嘈雜被消費者開始抵制,銷量一落千丈。

     1963年1月,DKW Junior推出DKW F12轎車取代舊車款。車殼外部設計基本沒有什麼變化,但C柱變得更加有角度。而引擎依然採用二行程,排量則擴大到889c.c,功率產量微微增加到40馬力。除了引擎,F12是第一輛配備前盤剎車系統的車輛。而1964年,該車系再推出DKW F12版本的雙門跑車,引擎排量新增到889 c.c,馬力則是提高到了45匹馬力。

2. Auto Union1000 /DKW F102

     介紹完迷你車之後,接著介紹汽車聯盟的微型車。1958年至1965年,汽車聯盟為了取代並升級早先的DKW 3=6車款,推出了第一台以汽車聯盟命名的Auto Union 1000。其實,兩輛汽車的技術面大致沒有變化,同樣是前置引擎和前輪驅動,但新車二行程引擎排量增加到981c.c,產能也按型號增加了10%〜37%不等。本車款除了兩門和四門轎車的版本外,還有一個無柱版本轎跑車,這意即其除了沒任何固定的B柱之外,還分享了轎車的規格。而在1959年至1962年間,本車更提供了三門莊園版。

圖: Auto Union 1000

     1958年,汽車聯盟推出了不同款的Auto Union 1000 SP,這是一輛低調的雙座跑車,由建造商Baur為汽車聯盟生產。該車於汽車尾鰭作了些裝飾,時尚的現代風格讓大眾給他取了個雷鳥(Thunderbird)的封號。然而,也有部分人表示懷疑,他們覺得,這不過是另一個Auto Union1000,僅不過換了車殼罷了。而本車的壓縮比從7.25:1增加到了8.2:1,並擁有高達55匹馬力,最高速度為140公里/小時。在1994年Audi80敞篷跑車之前,本車為該公司生產的最後一輛敞篷車。

圖: 雷鳥之稱的Auto Union 1000 SP

     最後一台Auto Union 1000車型於1963年7月被建造後,DKW F102在1963年9月將其替代,成為了新版本的微型車。而DKW F102也是市場上最後一輛裝備有二行程引擎的西德車款,同時也是最後一款DKW品牌車款,之後汽車聯盟就被賣給了大眾汽車集團。不過,F102也為後來的奧迪F103型號提供了基礎。在F102採用排量為1,175 c.c的直列式三汽缸二行程引擎,其功能狀態已經是當時最先進的二行程技術了,然而,1960年代的市場早已把二行程引擎當作是退流行的老式引擎。因此F102遠遠低於公司的預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由於這種情況,大眾汽車在1965年被迫實施徹底的變革,二行程引擎的生產被強致結束,最後F102車款在1966年3月被停止生產。

圖: DKW F102

B.奧迪汽車

     1964年,大眾汽車公司收購了汽車聯盟50%的股份,其中包括Ingolstadt的汽車工廠、DKW和奧迪品牌。而兩年的交接期內,隨著Ingolstadt工廠的獲得,大眾車廠將工廠用於每年裝配6萬輛的大眾甲蟲車上,不再用於製造早先中產階級愛用的微型車車款。1966年,大眾汽車公司將遺留下來的DKW車型給銷完,將其與四行程引擎技術相結合,並將該車型內部歸類為F103,簡稱為奧迪(Audi)。該模型的後期發展以其馬力等級命名,並以奧迪60、75、80和90作為銷售,直到1972年才停止。起初,大眾汽車並不喜歡汽車聯盟的牌子,甚至對汽車聯盟作為獨立品牌的想法感受到嚴重的敵對意識,於是他們情願將工廠都拿來製造自己的車型,而非將收購公司的技術進一步延展,大眾汽車公司的高管更下令將汽車聯盟名稱和標誌四環從工廠完全拆除。

圖:延用四環的Audi品牌

     但在工程師路克勞斯(Ludwig Kraus)的領導下,汽車部門私下秘密開發了第一款以奧迪命名的100車款。當他們提供完整版的車體時,大眾汽車公司對該車輛印象非常深刻,於是在1968年才以奧迪之名重新推出車款,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奧迪品牌死而復活,重新回到汽車銷售市場。本文將介紹Audi的轎車和小車系列,詳述其規格與銷售成績。

1. F103系列

     從1965年至1972年,大眾汽車公司為了挽回市場的信心,將原有的汽車從二行程引擎轉使用四行程引擎,於是開發出了新的系列,而命名和設計都延續了DKW的F102車款,一律稱為F103車系。

圖: F103

     奧迪所推出的F103系列均配備四汽缸四衝程引擎,並採用縱向安裝的,這是由於F103的底盤是從DKW F102而來,但F102是使用長度較短的三缸二衝程引擎,F103系列若得用較長的引擎就意味著得改用新底盤,所以改用縱向安裝。也因此,本車的冷卻系統必須偏離引擎的左側,而不是在其前方的正常位置。

     F103系列的引擎其實是賓士車廠所遺留下來的一項未開發完成的項目,其被稱為中壓引擎(Mitteldruckmotor),因為其非常高的BMEP(平均有效壓力)值,擁有良好的熱對流效率。而引擎內不具有螺旋形進氣通道,使得燃料和空氣的混合汽具有渦流引入引擎。而引擎具有較寬的燃燒室,進一步提高了混合氣旋流的燃燒。這些特徵使得本車有非常高的壓縮比,初始引擎版本使用98無鉛汽油的壓縮比為11.2,而用於92無鉛汽油的引擎壓縮比為9比1,這是當時非常高的值。而本車依據馬力級距分為Audi 60、72、75、80、90,他們都各自有推出兩門轎車、四門轎車、兩門跑車和貨車等版本,以下就不贅述。Audi 60的引擎排量為1,496 c.c,功率輸出為64匹馬力,最高時速為144公里/小時。而Audi 72、75和80的引擎排量均為1,697 c.c,功率個別輸出為71、74、79匹馬力,最高時速約為150公里/小時。最後,Audi 90的引擎排量為1,760 c.c,功率輸出為92匹馬力,最高時速為163公里/小時

2. Audi 100 (C1/C2)

     隨著大眾汽車集團接收了Ingolstadt工廠,子公司Auto Union所開發的第一款車稱為Audi 100,本車在1968年11月26日被新聞界公開,為一輛四門轎車。其名稱原稱是命名自該車的輸出功率100 PS。而本車系總共有四代,各別被稱為C1至C4。第一代的Audi100稱為C1,又可稱為F104,其推出了幾個版本,如四門轎車、雙門轎車和100Coupé,這一代使用1.8升四缸引擎,最初的版本100可提供79匹馬力,到了100 S則進步可提供89 匹馬力。而Coupé版本,引擎排量增至1.9升,功率輸出增至113馬力。

圖:Audi 100 四門/雙門轎車

     奧迪100被市場系稱為一台不可能阻止買家的汽車,只要是渴望柴油渦輪增壓的買家都會喜歡。也因此Ingolstadt工產的生產線就算全部投入生產,卻依然供應遠低於需求。所以在1970年夏天,為了推出奧迪100S的額外產量,大眾汽車集團拓展了生產線,在德國西部的沃爾夫斯堡工廠就此成立,成為在德國最大的汽車廠。1971年3月,第50萬輛Audi 100被生產, 1976年,奧迪製造的兩百萬輛車就有40%是Audi 100系列的車款,Audi 100儼然已經成為該公司歷史上最具商業的典範。1973年9月,Audi 100作了部分的修正,車身改用更小的格柵,相應取代的是更多的角形擋泥板以及重新組合的尾燈鏡頭。而懸吊方面,後扭桿則由螺旋彈簧代替。而Coupé作為轎跑車,則採用與之相似Auston Martin車廠的DBS車款,在後端選用了類似百葉窗的設計,車尾也較有曲線。

圖: 100 Coupé

     重新設計的第二代C2於1976年推出,本版本配有一個直列五缸引擎。最初是奧迪士打算個別提供動力版本(六缸)、經濟版本(4缸)的100 PS(74 kW)引擎,後來直接將功率升級到136 PS(100 kW)。而進階版本的Audi 200在1979年法蘭克福車展上登場,其為100的加強版,採用自然進氣渦輪增加,因此能有約莫多了30%的功率輸出。而此時Audi 100的Coupé版本已經停產,但另外推出一輛五門車型,即100Avant,於1977年8月推出。1977年2月起奧迪提供了兩門轎車版,但由於消費者對大型的雙門轎車需求很小,因此這兩款雙門奧迪100 C2車型中只有少量被銷售就停產。對於C2來說,這一代的銷售主力仍然是四門轎車車型。

3. Audi 50

     Audi 50是一台超級迷你的經濟型轎車,奧迪內部將其歸類為類別86,主要生產於1974年至1978年,僅僅於歐洲出售。由於價格低廉,這款車型在歐洲頗受歡迎。

圖:Audi 50

     本車為被提供為三門轎車,採用前置引擎、前輪驅動,引擎橫向擺放,並配有1,093 c.c的排量,最高輸出為50匹馬力分別。本車被大眾汽車公司定位於市場經濟車款,銷售了三年後,因為更便宜的Volkswagen Polo推出,其銷量遠遠超過Audi 50,於是於1978年將其停產,累計生產180,812台後。

圖: 三門即為左右車門和後車門

(3) 大眾汽車集團的盟友-保時捷

     保時捷(Porsche)公司由費迪南保時捷(Ferdinand Porsche)於1931年創立,最初,該公司提供汽車開發工作和諮詢,但沒有以自己的名義建造任何汽車。保時捷公司與汽車的不解之緣,必須從二戰時開始說起,當時,保時捷先生收到了德國政府的戰爭任務之一:為人民設計一輛汽車,即大眾汽車。這輛汽車又稱為甲蟲車,並得到了空前絕後的好銷量,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最經典的汽車設計之一。 而後,保時捷公司便和汽車設計製造展開了不解之緣。

圖: Porsche logo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費迪南因戰爭罪被捕,並失去了大眾汽車管理委員會主席的職務。而他的兒子費瑞保時捷(Ferry Porsche)在他20個月的監禁期間毅然決然決定搭建自己的車。

圖: Ferdinand Porsche

A. Porsche 356

     保時捷356是台豪華跑車,也是保時捷首款生產的汽車。本車的設計脈絡與二戰末期的大眾汽車公司有著一定關係,當時保時捷的設計師因為苦於尋不得適當的車體,決定借鑒福斯甲殼車的引擎箱,而它是一種風冷推桿OHV直列式四缸引擎。但為了在356中使用,他們依然重新設計了新模板的氣缸蓋、凸輪軸、曲軸、進氣和排氣歧管,並使用雙重化油器將功率提高了一倍以上。356最初生產於1948年奧地利Gmünd被生產,起初的產量約50輛車。1950年,工廠改搬遷到德國的Zuffenhausen,而產量就如其名,一共356輛。本車的生產一路延續至1965年4月,直到著名的保時捷911亮相後才停產,而在完整生產的76,000台車裡,至今大約仍有一半被保存。

圖:雙門轎跑車版本Porsche 356

圖:雙門敞篷車版本Porsche 356

     這輛汽車十分少見的採用承載式的底盤,這使得在濕冷的歐洲大陸要保持在車體不生鏽變得困難重重。而356大量借鑒大眾汽車公司的設計,但經由大量輕量化和重新設計,第一台356原型車使用中置引擎佈局,但最後保時捷拍板採用後置引擎、後輪驅動模式,並提供雙門跑車或硬頂轎跑車兩個版本。而隨著技術革新,本車引擎的排量從1.1升逐漸提升,最高可提供2升排量的引擎,而引擎除了早期外,後面都改用雙置頂凸輪軸的配置,輸出馬力亦從40匹馬力增加到130匹馬力。356在1948年到1965年間的改款改變的不只是代號,它在各個方面都有相當大的進化。敞篷的356在1950年代初期相當暢銷,有時甚至超過所有356生產數量的50%,但在60年代初期,跑車的流行退燒,所以軟頂的356當時銷售量急速下滑。

     356主要的改款通常可以分成幾種類別。在1954年時356有Coupés(敞篷)與Cabriolets(軟頂形式)兩種類別。而第一次改款356A於1955年發表,當時在工廠內部將該車被稱呼為Type 1,車迷們則將之簡稱為T1,隨後在1957前期,356A第二次改款,就被叫做Type 2或T2。1959年進行了更大的改款,並改名為356B(T5型),1963年356B再次改款(T6)。最後一次改款的末代356是1964年的356C,它使用了碟剎及當時保時捷的生產線上最有力的引擎,因為有95匹馬力而被稱為95 SC。

B. Porsche 912

     保時捷912是保時捷於1965年到1969年推出的車款,本車旨於給跑車收藏者作為入門款車型,可說是一輛變體類型911,這是由於保時捷擔心類型911使用六缸引擎將導致價格大幅上漲,從而讓公司的品牌吸引力下降所建造。1963年,保時捷要求發展力學部首席部門經理負責監督902新型水平對臥四缸引擎的設計和施工,他們利用新型901六缸引擎的部件,預計將產生比356SC更高的性能。而作為保時捷有名和成功的跑車,912屬於靈活的2 + 2版本跑車,能在5,800 rpm下提供90匹馬力。而因為高效率的水平對臥四缸引擎,它重量輕、阻力小,其燃油經濟性能達到7.8升/ 100公里的燃油經濟性,所以912型最初銷售遠遠超出了911。

圖: Porsche 912

     在生產形式中,912型將911底盤/機身與1.6 L四缸引擎組合,採用雙置頂凸輪軸推桿616/36引擎,基於1964-1965型356SC中也使用的616/16型引擎。然而,新的引擎性能上具有較低的壓縮比,這讓616/36型引擎功率比616/16型減少了20%。與911相比,912型車輛突顯出優異的重量分配,並且,為了使912價格能更接近356,保時捷也刪除了911的一些功能標準。1965年4月5日保時捷正式開始生產912款轎跑車,造型、性能、質量建設、可靠性和價格都使912成為新舊客戶購買的首選,並且在最初幾年的銷量大大超出了911。保時捷在最初五年的製造過程中,生產近三萬個912車型。912車型甚至也是德國高速公路警察(polisei)的適用車款,例如德國巴登符騰堡州警衛隊就使用912 Targa。

C.Porsche 914

     保時捷914是一台採用中置引擎、後輪驅動,以半敞篷頂作為銷售版本的雙座敞篷跑車。1960年代後期,大眾汽車公司和保時捷都尋覓著新車型,對於保時捷來說,他們一直需要找一台新車替代入門級的912,而大眾集團則想要一台一流的運動轎跑車,以取代Karmann轎跑車。當時,大眾汽車的發展工作大部分來自保時捷,於是,大眾汽車公司要求保時捷履行合同,發展914項目。

圖:Porsche 914

     保時捷最初打算以一輛四缸引擎給大眾汽車銷售,而自己則搭配六缸引擎作為市場趨格,但經由開發,最後仍然決定讓大眾集團和保時捷車型共享同一機構,而1968年3月1日第一個914原型被發表。然而不久,大眾汽車董事長Heinz Nordhoff於4月12日去世,大眾和保時捷的關係變得複雜,他的繼任者庫爾特·洛茨(Kurt Lotz)不願承認那個開發項目,大眾集團與保時捷的口頭協議開始分崩離析。在洛茨先生的看法中,大眾汽車理應擁有該車型的所有權利,如果保時捷只收取費用卻不分攤研發費用,理應沒有理由與保時捷分享車型發型權。有了這個決定,914的價格和營銷理念在系列產品開始之前就失敗了,最後保時捷妥協,付出金錢換取發行權。

     對於914來說,分為兩個版本。於大眾集團的版本來說,以基於大眾集團的氣冷式引擎為基礎,提供機械燃油噴射系統,引擎排量為1.7升,並使用水平對臥的四汽缸(又稱為914/4型)設置,效率輸出達79 匹馬力。而保時捷版本,則使用特徵Solex化油器,使用排量為2.0升的911T水平對臥六汽缸引擎(又稱為914/6型)為基礎,914/6型號採用較低的傳動比,以便盡量克服6缸引擎的更大重量以及更高的功率輸出,效率輸出達108匹馬力。於車身設計上,914不若912和911的復古設計,它將之前圓滑曲線的部分變得較為筆直,而對於青蛙燈的部分也取消,改用開立式的車燈。而車後,原本的後方進氣口被取消,車後改使用反光罩。然而,考量銷售緩慢和成本上漲促,保時捷在生產3,351台914之後,於1972年停產914/6型號,其在陣容中的位置由1973年由新型效率可達99 匹馬力的2.0 L引擎,該引擎使用機械燃油噴射作為供油,本身為Volkswagen四缸引擎為基礎。最後,914年的生產於1976年結束。

圖: 914車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tonts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