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相關圖片

英國小車 (1): Mini

    1956年蘇伊士運河爆發戰爭,石油危機開始籠罩英國,這使得長期以來以「豪華、經典、手工」作為號召的英國大型轎車市場遭受劇烈且嚴重的打集,致使所謂英倫泛的豪華流行熱遇上了轉折。而這份突如其來的震盪使得英國車廠大量破產,往往只能倚賴政府撥款相救,在這個時代脈絡的發展下,Issigonis先生因此立下了宏願:要設計出經濟、便宜,且能夠搭載四個人的汽車。而這,就是Mini車款的起源。如今Mini已風靡世界逾60年,不包含Cooper和Cooper S已經有七個世代。關於緊湊的橫置引擎搭配前輪驅動,加上極佳的空間配置,這已成為了逾半世紀人們對於Mini車款的第一印象。

 

    本系列分為上下文,各別簡介Mini車款的發展與特色,而以下則為所謂老Mini的發表年分與引擎排量。

 

 

圖1-1: 每代Mini的簡介

 

1.1 Mini Mk1(1959~1967年)

    如序言所述,車款Mini是在石油危機之下的產物,當時生產本車的計劃稱為ADO15(Austin Drawing Office第15號計劃)。由於豪華車款的售量暴跌,但當時來自德國的泡泡車(Bubble Car)等迷你車型市場卻逆向大幅增長,這使得BMC的高階管理人李奧納·洛(Leonard Lord)先生感到詫異,並認為車廠都必需快速研發類似的車款,以免在市場上被邊緣化。以此,他定下了一些基本設計,其中包括車子需有容納於10呎長、4呎寬及4呎高的盒子內的能耐,並且車廂內部還需佔有6呎長度;另外,基於成本考慮,引擎得使用現有的型號。而曾在Alvis公司工作的Issigonis先生在內的兩位工程系學生及四位繪圖員,於1957年10月,命名為橙色盒子(The Orange Box)的Mini原始版本正式面世,而真正的第一代Mini則於1958年製造、1959年量產。

 

 

圖1-2:The Orange Box

 

1.1.1 引擎/底盤結構

    1958年,第一部Mini原型車誕生。樣車長、寬、高個別為3.05、1.41、1.35公尺,採用四輪獨立懸掛、前置前驅與散熱器左置的設計方案。而ADO計劃選擇使用了BMC A-series直列四汽缸水冷引擎,有850、998、1,071和1,275毫升四個版本,搭載四前速變速箱以及前輪帶動的傳動系統,引擎則採用當時幾乎小型車輛常有的橫置放法,這樣的擺放讓車內空間得到了最大效益的利用,Mini當時的車廂占到全車身體積的80%。

 

圖1-3: Mini車殼與底盤

 

 

圖1-4: Mini MkI 車廂

 

    冷卻方面,引擎左則安裝了風扇為水箱冷卻。把風扇放置左引擎則有助降低車身高度。不過,引擎側的空氣壓力比引擎正面為小,而且該位置的空氣溫度較高,使散熱效率降低。而Mini的底盤懸吊系統也經過幾次更改,使用少見的橡膠彈簧或BMC專利的液壓懸吊(Hydrolastic),液壓懸吊在1964年開始使用,有較好的舒適性,但因成本較高在1971年改回橡膠懸吊並沿用到生產結束,因此Mini一直都使用四輪獨立懸吊系統,保有優良的操控性。

 

    1965年Mini提供四前速自排變速箱,供車主選配,是當時小排氣量引擎汽車裏少數有提供自排變速箱者。Mini雖是底盤短後懸出的汽車,但為了增加車身剛性,車尾並未採用可和後擋風玻璃一起打開的大尾門掀背設計,而只留一個小行李箱尾門。

 

圖1-5: Mini MkI 後車廂

1.1.2 造型變化
    Mini起初推出並沒有因為性能得到市場大眾的認可,反而因為其特殊的車型在時尚圈大受好評,尤其它精巧、新潮和不落俗套的憨厚造型,尤其是兩門、兩個圓燈配上腎格柵的設計,讓Mini由經濟型車開始轉向時尚小車。另外,於1960年到1964年之間,Mini開始從客車發展至旅行車、微型客車到皮卡車,各種車型應有盡有,更是讓其人氣大漲。

 

圖1-6: 各式車款的Mini

    1959年歷史上首輛Mini現身,而在隔年就推出了Mini Van車型,此類以掀背車取消後窗、改成貨艙空間的衍生輕商用車款,至今仍存在於歐洲市場中,Mini Van絕對可說是極早的祖先之一。1960年代問世後,Mini Van具有250公斤的乘載能力,並於1978年改名為Mini 95,截至1982年停產前,總計生產521,494輛。

圖1-7: Mini Van

 

    當然,既然有Mini Van此商用取向車款,當然也少不了同樣是商用兄弟的Pick-up車型。1961年問世的Mini Pick-up,為求後貨更大的乘載容積,特別將車身長度拉長至3.4米之水準,除了前排座椅維持一般座艙設計以外,後排座椅則改為開放式的貨斗設計。與Mini Van相同,Mini Pick-up也僅生產至1982年便走入歷史。

圖1-8: Mini Pick-up


    在許多汽車雜誌的評比上Mini總被認為是德國福斯公司金龜車的英國版本,儘管在引擎擺放位置、驅動系統等,兩者皆有巨大差異,但這兩款車型確實都在北美地區受到同樣程度的歡迎,無論是金龜車或是Mini,其獨樹一幟的車型使中抓住別人的目光。1999年,Mini在世紀之車票選的影響力項目中獲得第二名,僅次於福特T型車。

 

 


圖1-9: Mini MkI 簡介

 

1.2 Mini MkII(1967~1970年)

    第二代的Mini於1967年英國汽車展第一次登場,四年內一共銷售了42.9萬輛車。本代的Mini作為第一代的過渡期,緊緊開發不過兩年(1968年)就接續著發展第三代,之後的時間皆在西班牙或智利裝建。但辦隨著1970年初智利遇上惡性的通貨膨脹後,本車的裝配廠也應聲倒閉,緊接著全球停產。

 

圖1-10: Mini MkII 簡介

 

1.2.1 引擎/底盤結構

    Miki MkII雖然貴為第二代,但在引擎和底盤結構上並未有調整,本車依然選用BMC A-series直列四汽缸水冷引擎,引擎排量有848、998和1,275毫升三種版本,與前一代未有過多差異。冷卻方面,引擎左側依然安裝了風扇為水箱冷卻。懸吊部分,依然選用四輪獨立式懸吊,而仍配有手排變速箱供車主選配。

 

1.2.2 造型變化
    本車比起上一代有著重新設計的隔柵、更大的後車窗和更多裝飾的構件,但整體造型上仍未有太多的變化。於此之外,1969年英國Mini車交由Leyland車廠(Leyland Automotores de Chile)在智利的子公司裝配,開發了Mini Mark II的玻璃纖維版本,這類型的車身可以減少車身接縫和面板間隙,但本車依舊沒有太多銷售,同年便消失在市場上。

 

 

圖1-11: Mini Mark II的玻璃纖維版本

 

1.3 Mini Cooper/Cooper S (1961~1971年)

    承接前述,Mini Mk1卓越的底盤設計使其成為一款具有出色穩定性的車,但是其848c.c的排量僅有34匹馬力,對於汽車來說顯得非常薄弱。於是乎,設計師Issigonis的朋友John Cooper通過改造,可以讓車體的可靠性變得更高,並於1961年10月生產了1,000 輛以Cooper命名的MINI車型——Mini Cooper,在市場上進行試銷售。

 

圖1-12: Mini Cooper簡介

1.3.1 引擎/底盤結構

    要談Mini Cooper,就得從John Cooper Works的故事說起。1946年,Charles Cooper與兒子John Cooper一同成立Cooper汽車公司,且在Charles為於英國Surbiton的小車庫打造出他們的第一台賽車。看似不起眼的開始,卻劇烈地顛覆了當時賽車運動領域, John Cooper以敏銳的賽車嗅覺發掘出MINI的不凡潛力,和生產MINI的BMC汽車公司合作於1961年推出以John Cooper姓氏為名的MINI Cooper,於賽道上初試啼聲即奪得佳績,證明Mini的冠軍特質渾然天成。

圖1-13:John Cooper(左)對於車體的改造

    Mini Cooper最早搭載了一台排量997c.c 雙化油器引擎,對凸輪軸和燃燒室都進行了擴增,比起之前的單化油器引擎,使其最大功率從34匹馬力達到了55匹馬力。並且,Mini Cooper首次採用了前輪盤式剎車系統,具備了進入賽車世界的條件。英國汽車公司甚至用Mini Cooper組成了公司第一支拉力賽車隊。

圖1-14:Mini Cooper參加芬蘭拉力賽

    1963年,MINI設計者Alec Issigonis爵士與好友John Cooper聯手讓MINI Cooper升級,正式推出MINI Cooper S (S為Special,特別之意),挑戰當時主流的大馬力車款。於1964年、1965年與1967年,由Paddy Hopkirk、TimoMakinen與人稱Rally Professor的RaunoAaltonen分別於賽車殿堂蒙地卡羅拉力賽中勇奪冠軍,這三位駕駛更被車壇並列冠軍三傑,而MINI的勝利也再度印證了John Cooper的直覺與天份。

 

    緊接著,更強大的Mini Cooper被稱為S,於1963年發布。本車採用1,071 c.c引擎,氣缸的內徑為70.61mm,並使用氮化鋼製成的曲軸加強底端,以便進一步調整。除此之外,本車有更大的輔助盤式製動器,於同年產銷了4,030輛Cooper S。而到了1964年8月,車場再次更新車型,分別生產了兩款S型號,專門用於1,000 c.c以下和1,300 c.c級別的賽車比賽,個別為970 c.c和1,275c.c,兩者都有70.61mm的孔徑,兩者都向有對外發售。可惜的是,較小型發動機型號並未獲得好評,並且在該型號於1965年停產時僅生產了963臺。

圖1-15:滿載名譽的Mini Cooper S

 

1.3.2 造型變化
    本車於車體的造型上並無太大的修正,但為考量參加拉力賽之緣故,本車於車頭的部分加裝了為數不少的車燈。一般車子都只有車頭的兩個大圓燈,而本車在格柵上緣加裝一盞燈、格柵間左右各一盞燈、格柵邊左右再一盞燈,以此適應賽車的節奏。

圖1-16:Mini Cooper S的車燈

 

1.4 Mini MkIII (1969~1976年)

    在1960年代晚期,Mini受到嚴峻的挑戰,諸如Innocenti車廠推出了Innocenti 90和120,而Bertone也開始基於Mini底盤平台設計出概念相仿的掀背車,Bertone甚至創造了一個與Innocenti De Tomaso相似的Mini Cooper品牌,讓Mini腹背受敵。儘管Mini在英國仍然很受歡迎,但面對更新,更實用的競爭對手,它顯得越來越過時。自1960年代後期以來,Mini車廠重新制定了更新更實用的替代方案,於是乎第三代的Mini就此誕生。

 

圖1-17:Innocenti De Tomaso(左)、Innocenti 90(右)

 

圖1-18 : MK III簡介

1.4.1 引擎/底盤結構

    Mark III Mini有個再經修正的車身外殼,主要是透過足夠的擴增來符合ADO20底盤(與Clubman共享),他的長寬高提升成了3.06、1.42和1.36公尺,引擎依然使用直列式四汽缸水冷式,引擎排量則有848、998和1,275c.c三個版本,重量最輕為排量848 c.c的810公斤,而最重則為1,275 c.c則有845公斤。

 

    另外,本車懸吊從Hydrolastic改成為使用橡膠椎來減少成本。Hydrolastic每個置單元包含橡膠彈簧和阻尼,在前輪和後輪之間提供動態相互作用。當前輪遇到碰撞時,流體被傳遞到相應的後置換器,然後降低後輪,從而提升後部,使與節距最小化。自然地,當它是遇到碰撞的後輪時會發生相反的情況。這種效果在小型車上特別好,因為它們的較短的軸距更容易受到俯仰的影響。然而,與傳統懸吊相比,側傾會感到非常不舒適。因此,由於橡膠彈簧固有的柔韌性,也成為了更動Hydrolastic的理由。

 

 

圖1-18:Hydrolastic運作原理

1.4.2 造型變化
    第三代和第二代造型未做修正,實際上只有水箱格柵飾條變得不同,變得較粗。另外,改變最明顯的則是將車門使用隱藏鉸鏈,而滑動式窗戶也因為客戶的需求而增設。不過澳洲所製造的Mark III在1965年開始將車窗採用了1/4的開放式窗戶,也不再是側向滑動開啟,而是向外推才能開啟。

 

 

圖1-19: 1/4的開放式窗戶

 

圖1-20: Mini MkIII 車

 

1.5 Mini Clubman/1275 GT (1969~1980年)
    1969年,Mini 英國Leyland車廠領導獲得了前福特汽車設計師整形海恩斯(Roy Haynes)青睞,將重新設計成新版本,被稱為Mini Clubman,害來因為增量為1,275c.c而改名為1275 GT,這也導致1275 GT經常被錯誤當成Mini Clubman 1275 GT。不過官方名稱一直是Mini 1275 GT。

 

圖1-21: Clubman和1275GT簡介

 

1.5.1 引擎/底盤結構
    1971年Mini推出同款更大排氣量1,275 c.c ,被重新命名為1275 GT的版本,定位是998 c.c Mini Cooper的替代品。然而,義大利的Innocenti製作自己的類似Mini Cooper的車款已有一段時間了,已臨大敵。但英國製造的1275 GT雖然不像Mini Cooper S速度那麼快,但購買、運行和保險的成本更低,因而取得優勢。

    這是第一款配備轉速表的 Mini。它還採用標準配合的緊密比例變速箱,。本車最初配被有10英寸Rostyle車輪以覆蓋了7.5英寸的Cooper S型盤式製動器。 當時1275 GT 能在12.9秒內完成0-100公里/小時的加速。然而,本車儘管有優異的加速,但卻僅有虛張聲勢般的最高時速,本車型奮力加速也僅僅能達到90英里/小時(140公里/小時)而已。

 

圖1-22: 1275 GT引擎

 

1.5.2 造型變化
    本車與Austin Maxi使用相同的指示燈/側燈組件,具有較為平滑的正面外觀。另外,Mini Clubman打算取代高檔Riley和Wolseley版本。在整個70年代,Mini車廠儘管繼續生產經典的1959年的版本以及新款Clubman和1275 GT車型。雖然長鼻子Clubman和1275 GT被車廠提供了更好的碰撞安全性和裝備,並且具有更好的引擎罩下通道,但它們變得更昂貴,並且在空氣動力學上反而不如1959年的原始設計。

圖1-23:1275 GT

 

    整個1970年代,英國Leyland車廠堅持生產經典的1959年圓形頭燈設計以配合較新款的Clubman和1275 GT車型,此時車款的格柵變成兩個矩形,並且將方向燈挪移到鋁製的保險桿下方。接著。Mini Clubman和1275 GT在1980年被新款兩廂Austin Metro取代,而原來的圓形頭燈又持續了20年。在Clubman和1275 GT生產結束時,車廠一共製作了275,583輛Clubman轎車、197,606輛Clubman Estates和110,673輛1275 G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tonts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