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tmouth conference」的圖片搜尋結果
 
B. 人工智慧的誕生:1943 ~ 1956
    1940~1950年,來自不同領域(數學、心理、工程學、經濟學和政治學)的第一批科學家開始探討製造人工大腦的可能性。1956年,人工智慧被確立為一門學科。最初的人工智慧研究是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的一系列科學進展交會的產物。神經學研究發現大腦是由神經元組成的電子網路,其激勵電平只存在「有」和「無」兩種狀態,不存在中間狀態。維納(Norbert Wiener)的控制論描述了電子網路的控制和穩定性。克勞德.香農(Claude Shannon)提出的資訊理論則描述了數位訊號(即高低電平代表的二進位信號)。圖靈的計算理論證明數位訊號足以描述任何形式的計算。這些密切相關的想法暗示了構建電子大腦的可能性。此階段的機器人研發,如:W. Grey Walter的「烏龜(turtles)」,還有「約翰霍普金斯獸(Johns Hopkins Beast)」。這些機器並未使用計算機、數字電路和符號原理;控制它們的是純粹的模擬電路。
 
圖:w. grey walter's turtles
 
    Walter Pitts和Warren McCulloch分析了理想化的人工神經元網路,並且指出了它們進行簡單邏輯運算的機制。他們是最早描述所謂「神經網路」的學者。馬文.閔斯基(Marvin Minsky)是他們的學生,當時是一名24歲的研究生。1951年他與Dean Edmonds一道建造第一台神經網絡機,稱為SNARC,接下來的五十年中,閔斯基是AI領域最重要的領導者和創新者之一。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Dartmouth Conference)的組織者是馬文.閔斯基、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和另外兩位資深科學家克勞德.香農以及內森.羅徹斯特(Nathan Rochester)。會議提出的斷言之一是「學習或智能的任何其他特性的每一個方面都應能被精確地加以描述,使得機器可以對其進行模擬。」,與會者包括雷.索羅門夫(Ray Solomonoff)、奧利佛.塞爾弗里奇(Oliver Selfridge)、Trenchard More、亞瑟.山謬爾(Arthur Samuel)、艾倫.紐厄爾和赫伯特.西蒙,他們中的每一位都將在AI研究的前十年中做出重要的貢獻。會上紐厄爾和西蒙討論了「邏輯理論家」,而麥卡錫則說服與會者接受「人工智慧」一詞作為本領域的名稱。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上AI的名稱和任務得以確定,同時出現了最初成就和最早的一批研究者,因此這一事件被廣泛承認為AI誕生的標誌。
 
圖:Trenchard More, John McCarthy, Marvin Minsky, Oliver Selfridge, Ray Solomonoff (由左至右)
 
 
 
C. 黃金年代:1956 ~ 1974
    達特茅斯會議之後正是大發現的時代,對許多人而言,這一階段開發出的程序堪稱神奇:計算機可以解決代數應用題、證明幾何定理、學習和使用英語。當時大多數人幾乎無法相信機器能夠如此「智能」。研究者們在私下的交流和公開發表的論文中表達出相當樂觀的情緒,認為具有完全智能的機器將在二十年內出現。DARPA(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等政府機構像這一新興領域投入了大筆資金。
 
    在歷史性的一年:1958年裡,麥卡錫從達特茅斯轉至MIT,並在那裡創造了三項重要的貢獻。在MIT的AI實驗室Memo No. 1,麥卡錫定義了高階語言LIST,它後來成為人工智慧的主要語言。LIST是現今我們使用的語言中第二古老的語言。利用LIST,麥卡錫有了他所需要的工具,但是對於存取稀有而昂貴的電腦資源仍是一個大問題。因此,他和其他在MIT的人,發明了分時的概念。在MIT架設實驗性的分時系統之後,最後麥卡錫引起了MIT的一群畢業生的興趣,他們後來創立了Digital Equipment公司,拜分時迷你電腦之賜,而成為世界上第二大電腦製造公司。同時,1958年,麥卡錫發表了一篇名為「運用常識的程式」的論文,其中他描述了一個假設性的程式Advice Taker,它可以被視為第一個AI系統,就像「邏輯理論家」和「幾何定理證明者」,麥卡錫的程式被設計為使用知識來搜尋問題的解答,但是和其餘者不同的是,它將世界上的一般的知識具體化。
 
圖: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60年代後期,MIT的AI實驗室馬文.閔斯基和西摩爾.派普特(Seymour Papert)建議AI研究者們專注於「微世界」。他們指出在成熟的科學中往往使用簡化模型幫助基本原則的理解,例如物理學中的光滑平面和完美剛體。最著名的微世界是由一組放置在桌面上的木塊所組成的「積木世界」(更常有的是桌面的模擬)。在這個世界的工作是,用一次拿起一塊積木的機器手臂,將這些積木用正確的方式重新排列。積木世界是David Huffman的視覺計劃、David Waltz的視覺與限制傳遞工作、Partrick Winston的學習理論、Terry Winograd的自然語言理解程式以及Scott Fahlman計劃者的發源地。
 
圖:blocks world
 
    眼看人工智慧技術的突飛猛進,第一代AI研究者們紛紛做出預言:1958年,艾倫.紐厄爾和赫伯特.西蒙:「十年之內,數字計算機將成為西洋棋世界冠軍。」「十年之內,數字計算機將發現並證明一個重要的數學定理。」;1965年,赫伯特.西蒙:「二十年內,機器將能完成人能做到的一切工作。」;1967年,馬文.閔斯基:「一代之內……創造『人工智慧』的問題將獲得實質上的解決。」;1970年,馬文.閔斯基:「在三到八年的時間裡,我們將得到一台具有人類平均智能的機器。」
arrow
arrow

    eatonts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