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tle Nazi」的圖片搜尋結果

2. 二戰前與戰時生產(1931~1945年)
 

    探討起金龜車的歷史,我們必須回頭把帷幕從1930年代拉開。一戰後的德國面臨著著名的凡爾賽和約,在凡爾賽和約的眾多條款中最具爭議性的一項莫過於第231條款,該條款迫使德國承認發動戰爭的全部責任,更限制德國的軍事能力,使其割讓領土,以及迫使他們支付巨額的賠款。在1921年時,德國所要負擔的賠款高達1320億馬克(爾後減免至314億馬克)。當時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凡爾賽條約太過苛刻,賠款金額過於高昂並且容易產生不良後果。然而好景不常,1929年發生了著名的世界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德國脆弱的經濟根本無法支撐嚴重的通貨膨脹,失業率大幅上升、貨幣購買力卻大幅縮水,嚴峻的經濟問題讓主張撕毀凡爾賽和約的納粹黨(Nazi)獲得了機會登上國會最大黨的席位。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和鞋子
圖2-1:一文不值的德國馬克

 

    1933年開始,希特勒(Adolf Hitler)主政後的德國單方面撕毀凡爾賽和約,並開始大幅推辦公共建設、解決失業問題,同時並主張人民減稅與高福利政策,將經濟成長能夠回饋人民,也因此,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德國的中產階級人數居然擺脫經濟問題,大幅增加。納粹政府眼見民意高升,趁勢兌現支票,指示納粹官方工會德意志勞工陣線開始籌組汽車公司,於是隔年5月,德國國民汽車籌備公司(GesellschaftzurVorbereitung des Deutschen Volkswagens mbH)便宣告成立,隨後於1938年更名為福斯汽車(Volkswagenwerk VW),用德語解釋就是「人民的汽車」。所以當我們回顧福斯汽車的歷史,就可以發現該公司的政策往往脫離不了當時的背景,就連公司的標誌都有沾上納粹的符號,如下圖。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圖2-2:納粹色彩的福斯汽車標誌

 

    而福斯汽車尚未成立前,納粹黨其實已然展開其專屬車款的設計,而為了滿足納粹政府的要求,福斯公司找上了與希特勒有相當私交的費迪南•保時捷(Ferdinand Porsche)先生作為設計者,金龜車才應韻而生。而其實,保時捷先生在開設公司前也對經濟型小車有基礎的技術和研究,於1931至1936年間都有概念車的推出,僅僅是仍受限於資金因素才未能量產,而當其獲得納粹的支持後,1936年10月金龜車便順水推舟的正式提出概念款,並於1938年在柏林汽車博覽會上參展。

 

    而對於經濟型的車款,希特勒對車子仍有許多要求。首先,在配置上必須使用氣冷式引擎,可避免冬天水箱結凍不易發動;在動力方面,時速需可達100公里每小時;在實用性方面,車體必須要能夠容納父母和子女共乘一部車,無須分乘;在經濟方面,則必須要人人買得起的價格,不得超過1,000馬克,折合價格約為美金250元,並且每公升油可行駛14公里。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圖2-3:車載可容納兩名大人、三名小孩

 

2.1 戰前測試車:Type12、Type32、VW30(上)
 

    1931年,由於納粹黨的大力支援,讓保時捷先生終於有多餘的資金執行其朝思暮想的計劃:Type 12 Project。該計畫內容簡言之,就是讓所有德國男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薪水買得起的小車。同年的九月,保時捷先生遇到了摩托車工廠Zündapp的老闆費里茲(Fritz Neumeyer)先生,在當時,Zündapp雖然是個成功的摩托車工廠,可由於市場規模的縮減,正面臨轉型與再開發的轉折期,無巧不巧碰上保時捷先生的邀約,所以費里茲先生也接受了保時捷的計劃,兩者一同研究與測試。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特寫

圖2-4:Ferdinand Porsche / Fritz Neumeyer

 

2.1.1  Type12
 

    保時捷先生和Zündapp車廠在多次的討論下,於1931年開發出了金龜車的原型汽車Jedermann(德文,英譯為Car For Everyone),依照計畫也稱做為Type12。在車型方面,這台車有四個座位與兩個車門,車體採用輕合金以減輕重量,車身也比起同時期其他車子嬌小,以彌補了初始馬力不大的缺點;另外於結構上,該車使用平台式中央主樑作為底盤,加上前後扭力樑式的獨立懸吊系統;在動力方面,本車配備了3.6升五汽缸引擎,功率最高可以到達26匹馬力,體現在車速方面,則可以到達每小時40英哩,約莫是每小時64公里左右,採用的是三擋的手排變速箱。因為當時後置引擎的氣冷效果不如預期,導致在最後測試中失敗了,Zündapp車廠不想冒險,決定不量產這台車,但是從最早期的原型車就看得出已經相當具有金龜車的樣子。

 

圖像裡可能有汽車和戶外

圖2-5:Type12(側視/前視/後視)

 

    於外型設計上,車頭仍像是一戰前後左右的窄化設計,不似我們理解的金龜車呈現較為橢圓的樣貌;於車體的側身,可以看到後窗邊有設有入風口,這是為配合本車後置後驅加上風冷式引擎冷卻系統所設立,空氣可由車的後側面進入,最後倒入引擎冷卻;而車後來看,有一整片類似橢圓的後車窗,而下方車屁股則不在做為置物箱,而是改放置著引擎。

 

 

2.1.2   Type32

 

    1932年,保時捷先生改跟由NSU車廠一起合作開發,NSU和Zündapp有著相似之處,都是因為摩托車市場的萎縮因而考慮進入汽車市場的製造商,兩者的合作最後開發出另一款概念車,稱做Type32。在引擎動力方面,Type32採用後置後驅的風冷卻四汽缸引擎,最大輸出功率可以到達26匹馬力。本車當時經過諸多測試,在第一次測試完後的評價就有好有壞,優點是測試時速可達75英里每小時,相當於120公里每小時的水準,驚豔了測試人員,但其缺點也不可忽視,主要是引擎聲非常的吵。來來回回的爭執下,本車款雖然一度被考慮要進行量產,但是最後由於NSU自身財政問題而被臨時取消。可縱使Type32沒有進行量產,但它仍幫助保時捷先生贏得了希特勒政府的青睞,最後真正簽下為大眾汽車設計車款的合約。

 

圖像裡可能有汽車和戶外
圖2-6:Type32(前視/後視)

 

    於外型設計上,本車款就更貼近我們現代對於金龜車的想像,Type32在車頭的部分進行了許多圓角的處理,讓車頭不再尖銳,儼然就像是台機械式的瓢蟲;在車側身的部分,依照座位給乘客左右都各開一扇前座窗與後座窗,開發到後頭,後座窗則是被修正為一片小窗;於車後部分,原先的進氣口被改到引擎蓋上方,側邊的兩者進氣口都被取消,另外,原本整片橢圓形後窗也被拆除,成為一者完整的車體。

 

 

2.1.3   VW30s

 

    承如前述,1933年納粹政府上台,早先與汽車產業密切合作的希特勒便開始兌現其經濟藍圖,也因此保時捷先生的合作資金不再只是小額的補助,而是承襲政府全力支持,這使得開發項目不再有經濟的壓力,全力投入研發。1936年保時捷先生就率先完成了三輛原型車,而後到金龜車於1938年推出的這段時間內,保時捷先生再與賓士車廠(Mercedes-Benz)的合作協助下,更陸續以手工打造出約30輛左右的測試車,而這些測試車則被依律稱做VW30s。對於這些測試車款來說,當時福斯車廠從1936年的4月到12月都在進行實測,30輛車總共測試經過共80萬公里的路,以及面對各種天候狀況,如阿爾卑斯山鄉間道路、高速公路等嚴苛考驗,其中,測試車輛展現出高速公路平均時速可達每小時98公里、鄉間道路平均每小時82.2公里的優質表現,VW30s可說是完美的繼承了之前Type32的優點。

 

圖像裡可能有汽車
圖2-7:原型車VW301936-1939

 

    於車身設計上,這些測試車的模樣基本上與之後會介紹到的的Kdf車款已經越來越相似,於車頭的部分,車燈稍微往上提,不再至於輪胎軸心水平處;車側面的部分,車窗不再是前後等寬,而依據前座後座改成前大後小的設計;最後車後的部分,依然沿襲Type32的部分,取消後車窗,並在引擎蓋上設有多條入風口,讓引擎能完成冷卻。

 

圖像裡可能有汽車
圖2-8:VW30多孔的後引擎蓋

 

 

2.2 第一台金龜車:KdF-Wagen

 

    歷經漫漫長的測試,保時捷先生把概念車修改至Type38後,便初步完成了二戰前金龜車的樣板,而後這台車也在1939年開始量產,本車被德國人稱作KdF(Kraft durch Freude),意味著「歡樂中產生的力量」,生產線一路自1939年開始生產到1947年,中間曾因二戰德國的敗退而暫時暫停生產,但隨著二戰結束後,1945年本款金龜車又再開始生產,並於1949年開始外銷。

 

圖像裡可能有汽車
圖2-9:Kdf廣告(1939年)

 

    當時德國納粹政府為完成其選舉支票的兌現,而推出ㄧ者存摺購車制度。德國人民若想要購買此車款,得採分期儲蓄預付款的方式,手續雷同集點活動,每個人都必須購買面值5馬克的票券並黏貼在「KdF-Wagen存摺」上,等到集滿990馬克的面值後才能完成兌換。可惜的是,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來得突然,原本要量產Kdf-Wagen的福斯汽車工廠開始被挪作生產軍用裝甲車和水陸兩用車,因此有將近三十三萬輛的預購單,都未能履行交車。據統計,納粹政府實質交車的車輛僅不過620輛而已。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圖2-10:KdF-Wagen存摺

 

2.2.1   動力結構
 

    在動力結構部分,讀者們可由下圖2-11ㄧ起檢視,KdF搭載水平對臥引擎,但僅僅只有四汽缸,這使得實質排量並不若測試車款動輒有1,500 c.c的水準,排量被進ㄧ步縮水至986 c.c爾爾。與此同時,也依照納粹黨的需求,採用後置引擎、後輪驅動。也因此KdF的輸出功率在配合四檔手排變速器,最高時速可以到每小時105公里,可比起Type32可達水準每小時120公里仍有段落差。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圖2-11:1939 Kdf 水平對臥引擎

 

    而風冷式冷卻系統運作如下2-12圖,當冷空氣進入風口後將歷經以下幾個構建完成冷卻。首先冷空氣會先帶動引擎風扇轉動,而後被導引到燃油冷卻器之處將燃油冷卻,接著再往汽缸處的散熱排進行排熱,最後把吸收的熱量從出風口ㄧ次帶走。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圖2-12:引擎冷卻系統運作圖

 

2.2.2   外型設計
 

    車身方面,KdF採用的車殼長、寬、高各別為4.2公尺、1.55公尺和1.55公尺,整體配重僅650公斤。除此之外,KdF在車頂的部分別出心裁,選用了一者敞篷車頂,並且不是使用硬殼,而是選用帆布頂。而在側窗的部分,依然給予前後座各有一扇窗,但後窗視野仍較前窗小。最後是後側造型的部分,KdF將VW30s的後引擎蓋稍作改良,在造型上有雙橢圓的紋路,配合整體車型看起來就更像甲蟲。而引擎蓋上仍有入風口,讓汽車行駛時,空氣可由此進入。另外,比VW30s無後車窗,KdF使用兩個半橢圓的造型作為小車窗,讓駕駛也可看到後方視野。

 

圖像裡可能有汽車
圖2-13:Kdf-Wagen後視圖

 

 

2.3 二戰時期用車:Kübelwagen、Schwimmwagen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歐陸戰場於1939年開展後,KdF-Wagen的生產被全數投入戰事使用,據估計約有逾五萬輛車實質上了戰場。也由於戰爭策略的關係,車輛的製造並不若KdF採民間用途,而是多被轉移至軍事用途,包括戰時福斯汽車公司的最普遍的Type81車型Kübelwagen和海陸兩棲可以渡河的車輛Schwimmwagen。這兩款車子都是由KdF改裝的,基本的配備都與KdF相同,都沿用了後置後驅引擎與風冷冷卻細統,而這兩點特色非常適用於戰場上,後置引擎駛的車子在戰場上可以避免敵軍的掃射造成引擎損壞,風冷式引擎可防止寒冷的歐洲大陸延遲汽車的發動。除此之外,本車的大容量更可以方便載運貨物,這讓這兩款車在二戰中扮演運輸重要角色。

 

2.3.1   Kübelwagen

 

    Kubelwagen 82型屬於陸上用車,也是KdF的改裝車。本車款所使用的底盤是沿用KdF車款設計,唯一不同的是,在車殼改裝上基於扭力桿彈簧的四輪獨立懸架,是將車殼單體改用ㄧ者較為輕質的材質,約莫少了50公斤左右,這樣輕型的車身選材能使車體快速穿越戰場。而在動力結構上,本車與KdF採用的架構未有多少出入,由風冷式汽車冷卻系統、後置引擎後輪驅動所構建,使用水平對臥四汽缸985 c.c引擎組成,輸出功率為23.5匹馬力。

 

圖像裡可能有汽車和畫畫

圖2-14:民用車(左)與軍用車(右)對比圖

 

    於車身設計上,考慮戰時需求,車體被改用輕鋼板作為配置,而在車頭則將圓弧形的設計改修正成較有稜角的模式,而擋風玻璃也是以矩形的方式呈現,車頭更是以一者平行鋼板作為備胎的放置處,而將鋼板打開,裡頭則另有空間放置軍用品。於車的側邊,左右各有兩扇門,讓前座後座的乘客皆有出入的空間,與此同時,車側窗的大小也隨之統ㄧ,前後不再不一致。而車頂的部分仍選用敞篷的設計,也繼續使用布頂作為遮擋。有趣的是,車後則有依然保有兩面小窗的設計,跟KdF幾無二異。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圖2-15: Kübelwagen前視圖/後視圖

 

2.3.2   Schwimmwagen

 

    Schwimmwagen是一台水陸兩用車,為福斯車廠所推出之Type166型,本車款可完乘渡河的戰略用途,使得前驅部隊穿梭戰場能夠更加便利,並不會被戰場上的河流給阻斷去路。在動力配備上,其採用的引擎與Kubelwagen並無二異,但卻捨棄後輪驅動的模式改採使用四輪驅動,並且在前軸和後軸都有ZF自鎖差速器配置。當本車開進水中時,螺旋槳可以從後甲板發動機罩下降,此時有個簡單的聯軸器能從引擎曲軸的延伸直接驅動螺桿,供本車在水裡前進用。另外,為求能在水中進行倒車,可以選擇使用標准設備槳或反向驅動,允許車輪旋轉以緩慢地將車輛帶回。

圖像裡可能有大家坐著、戶外和水

圖2-16:Schwimmwagen於水中進行

 

    本車的造型設計上與Kubelwagen非常相似,不過於車頭的甲板平面就沒有傾斜角,基本就是水平的,備胎也幾乎是水平的放在甲板上。而車體下則設計如船舶形狀,可想像成一艘船於四邊各加上輪胎。車頂的部份依然選用敞篷,亦可使用布頂作為遮擋。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圖2-17:Schwimmwagen前視圖/後視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tonts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