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樑懸吊」的圖片搜尋結果
I. 扭力樑(Torsion beam axle)
    大眾汽車公司(Volkswagen)在20世紀70年代時將後發動機RR車型改為前輪驅動FF車型後,推出了後扭力軸車軸,並且將該設計應用於Audi 50 / Volkswagen Polo, Volkswagen Golf 與Scirocco,全部於1974年推出。
 
圖:Audi 50
圖:Audi 50扭力樑後懸吊
 
 
    扭力樑式懸吊,外觀與作動方式與拖曳臂式大致相同,不過在左右兩支下支架的中間以一根粗大的橫向扭力梁把左右兩側的縱向支架連接在一起,看起來就像一個“ㄇ”字型或“H”型,然而,在橫向(側向)力的作用下,扭力樑保持剛性以抵抗車身滾動,並且在轉彎時,中間的主樑可以適當的扭曲,以便給車輪的運動賦予一定程度的獨立性,使車子在轉彎時可以更加穩定。
 
    扭力樑式懸吊最大的好處就是構造簡單,製造成本低,容易維修,且佔用的空間較小,可降低車底板的高度,因此大多使用在小型車上。但是最大的缺點就是左右兩側在彈跳時會互相牽制,劇烈轉向時甚至會出現舉腳的情形,且無法進行定位角度的調整,操控性會大受影響。
 
圖:扭力樑懸吊
 
 
J. 液壓彈性懸吊(Hydrolastic Suspension)
    液壓彈性懸吊是英國汽車公司(BMC)及其後續公司生產的,一種可以節省空間的汽車懸架系統,該懸吊由英國著名橡膠工程師Alex Moulton發明,最初用於1962年的Morris 1100。
 
  
圖:Morris 1100
 
    使用液壓彈性懸吊的汽車,每個車輪都有設置轉移器,它兼備彈簧和減震器的功能,並且將前後懸吊互相連接,構成前後合一的懸吊裝置。轉移器的內部由橡膠彈簧、兩路閥、金屬模板、彈性膜與活塞組成,再由左右兩條管子,分別將兩個內腔連接起來,而內腔與管子裡都充滿了液體。
 
圖:液壓彈性懸吊配置
 
圖:轉移器
 
    在行進隆起部分時,車輪上升運動會將膜片向內張,把內藏液體擠過分隔板的閥孔,膜片的動作導致內膜容積減小,內膜壓力增加並且把部分液體擠進車通管道,相連的轉移器容積增大,後懸吊高度立刻增加。
 
圖:液態懸吊運作
 
 
K. 液壓-氣壓懸吊(hydro-pneumatic)
    20世紀50年代法國雪鐵龍公司在研究一款叫DS的車時,決定採用一項超前的技術—液壓氣動技術(該技術自1953年始就應用在雪鐵龍前驅15車型的後懸吊上試驗)。當時,在這輛配備六缸發動機的DS轎車上安裝了一個高壓液壓裝置,可操控車輛的制動、轉向和離合裝置。試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圖:雪鐵龍 DS1
圖:雪鐵龍 DS1前懸吊
 
圖:雪鐵龍 DS1後懸吊
 
    該高壓液壓裝置堅固耐用,大大提高了雪鐵龍汽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可以說,DS是雪鐵龍公司首款配備液壓四輪獨立懸吊的經典車。再加上其是第一款批量生產的採用前盤式制動的車型,直至今日,該款車仍備受經典汽車愛好者的推崇並被他們所珍藏。
 
  1.高壓氣體   2.液體     3.金屬球
4.推桿 5.定位臂 6.活塞
圖:液壓-氣壓懸吊
 
圖:液-氣壓金屬球
 
 
    當車輪經過隆起處時,定位臂把運動傳至活塞,將壓力推動內部的液體,最後再壓縮氣體,其作用與彈簧類似;然而車輪向下運動的話,動作則是顛倒過來。當車子負荷增加,車身相應降低,每隻懸臂相應升高,帶動連桿開啟通向液體儲槽的滑動閥,液體壓進油缸,使車身升起至原來高度,連桿即恢復靜止時位置,並且關閉活動閥;當車子負荷減輕時,上述反應將反向進行,滑動閥開啟,過剩的液體流回儲槽。
 
圖:液-氣態懸吊運動方式
arrow
arrow

    eatonts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