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fa風華不減:四缸引擎
       自二次大戰結束,Alfa Romeo不比以往使用性能更好的六缸或八缸引擎,而是將主流車款一致使用直列四缸引擎,Alfa除了在早期賽車名垂青史外,在義大利汽車產業中引擎方面也貢獻良多,起初的傳統直列四缸引擎發展至濕式襯套汽缸、雙點火器技術到至今的MultiAir技術,由此可見Alfa Romeo在義大利汽車產業歷史中占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A.    戰後50年代初期:
       戰後的Alfa Romeo於1950年生產1900系列車款,引擎由直列六或八缸統一改成直列四缸並且沿用DOHC,引擎搭配雙Weber 36DO5化油器和半圓形的燃燒室,每汽缸2閥門共有8閥門。

  


圖:1900引擎設計

 


圖:1900引擎內部構造

 

 

    雙頂置凸輪軸(DOHC):
       DOHC(雙凸輪軸)則是有專門負責進氣閥門開關的凸輪軸和專門負責排氣閥門開關的凸輪軸。大部份的DOHC(雙凸輪軸)引擎都是由凸輪軸直接驅動汽門做開啟和關閉的動作,只有少數的引擎是設計成由凸輪軸控制搖臂來驅動氣門的開啟和關閉的動作。
在早期20世紀對於流體力學知識尚未健全的時代下,就能看見放置各個閥門角度來藉此增進引擎進氣能力,亦即增加引擎體積效率。

 


圖:雙頂置凸輪軸DOHC

 

優點:
1、    凸輪軸驅動汽門直接性,使汽門有較佳的開閉過程,提升汽缸進氣和排氣時的效率。
2、    火星塞裝置在汽缸蓋中間的區域,使混合氣在汽缸內部可以獲得更好更平均的燃燒。

缺點:製造工藝復雜,成本較高、維修技術比SOHC困難。

 

 

    Weber化油器(WeberCarburetors):(補)
        Alfa Romeo某部分車款,如:Veloce版的Giulietta Sprint和Spider皆將Weber化油器設備標準化,此化油器也應用在Sprint Speciales、SZs、GTAs、Giulia Supers和Super TI車款之中甚至是Duetto Spiders和GTVs,都可以看到Weber化油器的蹤跡。

 


    半球形燃燒室 (Hemisphere Combustion Chamber):
       半球形燃燒室結構緊湊,火星塞佈置在燃燒室中央,火焰行程短,故燃燒速率高,散熱少,熱效率高。這種燃燒室結構上也允許氣門雙行排列,進氣口直徑較大,故充氣效率較高,雖然使配氣機構變得較複雜,但有利於排氣淨化,在轎車引擎上被廣泛應用。

 


圖:半球形燃燒室

 


B.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1954年4月20日,Alfa Romeo推出Giulietta,基本設計沿用之前1900的直列四缸DOHC引擎材質沿用壓鑄鋁合金且具有半球形燃燒室,不同以往的是引擎搭配單Solex 35APAIG化油器,再加上濕套筒壓鑄鐵汽缸(wet-sleeve cast-iron cylinders),底部為一個非常大的扁平油底殼,使引擎和油保持冷卻,引擎側邊兩側通道為利用冷卻液散熱引擎。其引擎設計架構沿用至Giulia系列,下圖左中可以看到Giulietta引擎使用的是濕套筒設計,內部襯套可單一拆卸,其拆卸完畢如下圖右圖示。與1900系列差異點在於當時引擎使用乾式套筒設計。

  


圖:Giulietta之後的引擎為濕套筒設計


 
圖:750系列 Giulietta 引擎內部構造

 

 

    濕套筒壓鑄鐵汽缸(Wet-Sleeve Cast-Iron Cylinders):
       Alfa旗下的105系列 Giulietta 開始使用壓鑄鋁引擎配有濕套筒壓鑄鐵汽缸,引擎汽缸設計可分為乾式套筒(dry liners)與濕套筒兩種,其中乾式套筒不會直接接觸到冷卻液,熱必須從襯套經由周圍合金引擎到達含有冷卻液的狹槽中,而濕套筒散熱方式是由襯套直接接觸冷卻液,散熱相對快速。

 


圖:乾式套筒(左)與濕套筒(右)結構圖

 

優點:因每個汽缸皆為獨立個體,不僅擁有冷卻速度快的優勢,修復與替換汽缸只需替換單一個體,容易拆卸。


缺點:假使引擎外體與汽缸頭為鋁製且汽缸為鋼製,此設計就有隱藏性的危險,其因兩種材質的擴張率不同,當經過加熱或冷卻時,主要零件尺寸出現明顯變化,導致汽缸與汽缸頭間的密封就失效。


 


圖:濕套筒壓鑄鐵汽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tonts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